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皮膚問題
青春痘 (痤瘡) 青春痘主要是由於皮膚下的皮脂分泌太多,堵塞毛孔所引起。粉刺便是痤瘡的一種。
護理重點
  • 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膩食物,如肥肉、雞皮、花生、油炸物等。

  • 選擇溫和的洗面皂(液)。

  • 每天洗臉3-4次(但也不要洗太多次)。

  • 不要用手摸或擠壓青春痘。

  • 充足睡眠可減少皮脂分泌,有助改善痤瘡症狀。

  • 若情況嚴重可以看皮膚科門診,請醫師用藥治療,但不可自行購買藥物服用或敷用。

香港腳 香港腳乃是黴菌感染造成的足部皮膚疾病,醫學上稱為足癬,是長於趾間腳掌或腳掌側面的病變,出現脫皮、水泡、厚皮或糜爛、剝裂等狀,可能會有輕癢、劇癢或完全不癢。
護理重點
  • 穿透氣良好的鞋子(如涼鞋皮製鞋)及易吸汗的棉襪。

  • 避免長時間穿密封的鞋子。

  • 不穿他人的鞋襪。 天天洗腳換襪。

  • 依處方使用制黴軟膏等藥物治療,當患部無症狀時,仍需繼續擦藥至少二至三個月才能根治。

  • 襪子勿和其它衣物一起洗,以免造成交互感染,且要延長曝曬時間,增加殺菌效果。

  • 若患部有紅、腫、熱、痛,或發燒、鼠蹊部腫大等症狀時,務必就醫。

腸胃及肝問題
腹瀉  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加,或大便水份增加,有時伴有腹痛、裏急後重感(有便意但解不出來)。
護理重點
  • 若無發燒,可吃清淡食物。若仍無改善,且持續腹瀉三次以上,則禁食一餐,但可補充加少許鹽的開水,情況改善後,再慢慢進入正常飲食。

  • 恢復期間攝取易消化、纖維少的食物。

  • 若有肛門疼痛、糜爛等情形,保持肛門的清潔、乾燥,並可用溫水坐浴。

  • 有發燒、嘔吐、嚴重腹痛、水瀉不止、血便等應儘快就醫。

便秘 便祕是指排便次數減少,或大便乾硬,造成排便困難的情形。  
護理重點
  • 養成每日定期排便的習慣,有便意感馬上如廁,以免糞便乾燥,造成排便困難。
  • 每日早餐前喝一杯冷開水,30分鐘後如廁。
  • 按摩腹部,依結腸方面(上行®平行®下行結腸)以手指環形按摩,促進腸蠕動。
  • 多攝取高纖維質食物及水份(2000cc/天)。
  • 多運動,避免長時間坐或臥。
B型肝炎 帶原者 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陽性反應者,通稱為「B型肝炎帶原者」;但帶原者不等於就是肝炎患者,若肝功能檢查正常,肝組織也正常就叫做「健康的帶原者」。無論健康與否,帶原者都具有傳染性。
護理重點
  • 勿亂服成藥。

  • 注意飲食營養,不宜喝酒。

  • 充分休息,避免過勞。

  • 不輸血給他人,不和他人共用牙刷、刮鬍刀。

  • 定期接受檢查,遵守醫師指示。(原則上,B型肝炎帶原者,其肝功能正常者,六個月複檢一次;肝功能異常者,四至六個月複檢一次。)  

預防方法
  • 避免不必要之打針、針灸、穿耳洞、刺青、紋身、紋眉。

  • 避免不必要之輸血。

  • 不共用牙刷、毛巾、刮鬍刀。

  • B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及表面抗體(HbsAb)陰性者應注射B型肝炎疫苗。

  • 保持身體良好的狀況,充分及均衡的營養,充分的休息及睡眠和適當的運動。

  • 絕對禁煙、禁酒,不亂服成藥,以免增加肝臟負擔。

呼吸道問題
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分為A、B、C三型,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高峰,由於致病力與傳染病極強,因而會造成較嚴重的症狀與流行,出現的症狀常見高燒、畏寒、全身酸痛、頭痛、喉嚨痛、咳嗽、流鼻水等。  
護理重點
  •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。

  • 生活作息規律、飲食均衡、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可增強免疫力。 發燒時多喝開水,至少2000-3000C.C./天,口溫38度以上使用冰枕,減少衣被,若有畏寒,則給予保暖。

  • 保持空氣流通。 生病期間宜多臥床休息。 食慾差時可採少量多餐。

  • 喉嚨痛時可一日多次用溫鹽水漱口。

  • 高燒不退時應儘快就醫。

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鼻粘膜對過敏原或外來的蛋白質(例如花粉、塵、動物皮屑、牛乳、蛋等)過敏所產生的,症狀依序為鼻內搔癢感、打噴嚏→流鼻水、鼻塞→頭痛、流淚、畏光。下列因素可能會促使過敏症狀惡化:扁桃腺炎、鼻竇炎和蛀牙;煙或強烈刺激味;環境溫度急速變化;疲勞;心理因素等。  
護理重點

瞭解過敏原、避開過敏原及清除過敏原。

減少上述會促使過敏惡化的因素。

特異性減敏療法:找出過敏原,由少量漸增量施打皮內注射,以減脫敏感反應。

依醫師處方使用抗過敏劑治療,如 抗組織胺、類固醇等。